§◆ L.I.V.E. "Life. Insight. Vagary. Enlight." 生活 • 洞察 • 隨想 • 啟發 ◆§

12.04.2013

WTF? "核廢人生" 在演甚麼? (Ядерні відходи/Nuclear Waste, 2012)

"核廢人生" (Ядерні відходи/ Nuclear Waste) (2012)


"核廢人生" (Ядерні відходи/ Nuclear Waste) (2012)電影官方網站介紹.
http://goodbye.com.ua/films/nuclear/

這部影片贏得了 "洛加諾電影節" 銀豹獎 (65th Locarno Film Festival)! 洛加諾是歷史最悠久最具影響力之一的頂級影片獎, 和德國柏林, 以及坎城和維尼斯影展一樣, 屬於最有名最高難度的影展. 另外, 不要看這是一部紀錄片, 片中以無語將核"廢"詮釋的有聲有色的演員, 其實都是專業出身的演員, 這也是得獎原因之一.

"核廢人生" 導演, 40歲的 米洛斯拉夫• 斯拉波斯皮斯基 Myroslav Slaboshpytskyy

這部影片主要是講烏克蘭人民在無望環境下的生活, 對生活的無限失望, 透過緩慢與無語, 訴出這個死氣沉沉, 機械性, 連話都不用說的頹廢人生.然而, 人們對新生命所帶來的希望, 對未來的一絲期許還是存在的!

在核電廠工作, 專門運送核廢料的男主角

在核電廠洗衣房工作的女主角


























 這部短片其實是一個 "再見, 烏克蘭" 的影片計畫中的一部作品.
"再見, 烏克蘭" : http://goodbye.com.ua/films/

所謂"再見, 烏克蘭" 的影片計畫, 是藉由大膽創新的短片, 探討烏克蘭大量人口外移的問題, 延伸至背後社會, 經濟, 政治的影響因素.
"再見, 烏克蘭"
期盼幾個世紀以來, 終於在20年前取得了國家獨立後, 為什麼不在國家的保護下, 建立起自己的生活, 在社會中求生存, 卻取而代之的是移民他國? 是甚麼因素造成了數以千計的人民尋求這樣絕望的行動? 種種可能的因素體現出文化與經濟政策的貧乏, 低發展的民主社會, 政府機關的合法政府虛無主義, 不可能的自覺, 疲憊於整體的腐敗, 未來的不確定.  然而最根本的, 可能是國家根深蒂固的缺乏自由與獨立的意志? 或是其他原因?

"再見, 烏克蘭" 的影片計畫架構:

主要精神: 具主題性, 關於當今烏克蘭的現代電影.

目標: 創造一個以預算短小的虛構故事電影, 探討關於烏克蘭在社會, 文化, 政治和民族意識為根柢因素, 所造成的烏克蘭人民移民他國潮流.

計畫的預期:
- 創造以社會關連的電影故事, 以藝術的手法質詢當今烏克蘭的現況;
- 藉由創造力的訓練, 提升與帶動新世代烏克蘭作家, 導演, 演員, 製片家;
- 滿足烏克蘭社會對烏克蘭電影的需求;
- 促進烏克蘭電影參加國際影展;
- 創造一個烏克蘭的國家印象- 積極進取, 有能力拍攝出能呈現現代化與藝術價值, 以及與社會積極關連性的成熟具競爭力的影片.

參加計畫者:
- 烏克蘭年輕電影製作人;
- 藝術協會“UDAR LSD”(烏克蘭戲劇-主題性的現實: 現代劇實驗室);
- 烏克蘭獨立製片工作室;
沒有年齡, 學歷, 職業, 信仰限制或任何優先條件 !
只要是願意在電影界工作的人皆可成為計畫的參與者 !


所以, 雖然"核廢人生" 這部影片才短短30分鐘不到, 影片中無一對白, 其中卻是蘊含許多對不同層面的社會分析, 在這樣簡單的畫面中述說著複雜的背景故事, 如此拍攝完成.  了解一下電影拍攝的背後故事才不會看的不明不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